众所周知,草书最难学,古往今来,在此建树的书家,数量并不算多,除了张旭和怀素,尤数黄庭坚、孙过庭、王铎等人,较为出名,虽然他们的草书精妙,但是“张怀”、黄庭坚等人的字迹,过于狂野奔肆。
图片
至于王羲之、孙过庭的传世法帖,多是小草,笔法纯正,乍一看的确适合临摹,然而晋唐的传世真迹稀少,拓本多有漫漶,不够清晰,古法本就高深,难以参透,加之刻刀影响,更是难得正统。
图片
实际上,元朝时期,有一位无名小卒,不仅悟透古法,还有真迹传世,笔路清晰,非常适合临学,此人就是边武,名气不高,少有人知,他乃是鲜于枢的徒弟,论就水平,比师父还高。
图片
鲜于枢,定有人知晓,他是元朝“复古”理念的领头羊,草书高妙,令赵孟頫自愧不如,曾说:“余与伯机同学草书,伯机过余远甚,极力追之而不能及,伯机已矣,世乃称仆能书,所谓无佛出称尊尔。”
图片
赵孟頫费劲全力,也无法比肩鲜于枢,边武比之更强,他更是比不过,赵孟頫深谙古法,在整个书法史,可排前10,此等地位,功力也远远不及他,由此可见,边武水平之强悍。
图片
就在近期,台北故宫博物院,展出一幅边武的真迹,堪为近800年草书界“天花板”,字字标准,水平盖过“草圣”张旭、怀素,此帖就是《草书千字文》。
全卷共计1000余字,单字约为5厘米,取张旭之瘦劲、怀素之圆融,形成“瘦劲圆融,简静空灵”的中间态,侧锋切入后,迅即转中锋,线条圆劲如玉箸。
图片
腕力驱动笔锋绞转,起笔虚尖清晰,收笔逆回含蓄,使转无痕,犹如天然化成,字字刚柔尽备,动势鲜明,无半分刻意感,可谓“褪尽火气,独存天真”。
李志敏评价:“元章草书之所以未见新意,正在不能突破古人藩篱也……边伯京法祖二王,然自出机杼,在宋人之上”,朱标也称赞:“矫若惊龙,翩如飞凤,子昂、伯机逊之。”
图片
边武的草书,以“二王”古法为核心,有独具自我风格,不会过于固化,水平远超宋人,此帖充分展现他的草书精髓,当年朱元璋珍藏时,对其爱不释手,睡觉都抱着,放在枕边赏析。
图片
近代一直秘存台北故宫,公开后,获得一直好评,可时常临摹,学习古人笔法,切实掌握“草法”,夯实基础,用笔畅意自如、灵动多变,日后衔接晋唐时,也能从容应对。
图片
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,侵权抄袭者必究!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